经济转型、转变发展方式,是整个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
顶着煤炭大省的名号,山西却远离辉煌很多年,留下一个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收入和经济水平较低的尴尬现实。有欧罗福、金岩、金晖等企业通过资产重组、资源整合、产业兼并等方式,提升了产业规模档次,成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旗舰式企业。
另一个问题同样值得关注,作为国内最为典型的资源型经济省份之一,山西省境内约有11座资源型城市,119个县 (市、区)中94个有煤炭资源分布,经过长期开采,这些县市已经接近或几乎接近资源枯竭城市。煤老板的华丽转身2009年以前,薛宇铭还是个搞煤化工的煤老板,煤改后,他们开始了新的尝试,薛宇铭从英国引进了一个新鸭种,进行生态肉鸭养殖及深加工项目,成了远近闻名的鸭司令。运输渠道不畅,煤炭积压滞销,导致煤炭压价倾销,自相残杀山西新特区是从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出发,探索新历史条件下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模式。如果此项政策获批,中央将每年因此专门为山西拨付转型发展基金104亿元。
整个和煤层气相关的汽车制造加工、加气站及其设备制造、管道建设等环节都可以发展起来。中国的渐进式改革已临拐点相对容易的改革已基本完成,余下的是涉及面宽、触及利益层次深、配套性强的关键领域的体制改革改革进入深水区。货邮吞吐量累计完成16万吨,同比增加24%。
由外省输入电量2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5倍。全省全社会用电量859.2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09%而且,山西转型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要准备打持久战。给山西政策礼包,更是为了让山西走出一条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示范道路。
目前中国的资源型经济体包括山西、内蒙古、宁夏、黑龙江等8个省区,其他省份也有次一级的资源型地区。而污染矿难煤老板,更一度成了山西的负面符号。
同样,转型并不是单纯依靠行政、指令和政策给力,而是要真正让市场、经济规律起作用,从体制机制上摆脱资源依赖,实现绿色发展。资源型经济的典型山西,如能通过改革的手段解决资源型地区经济发展中长期存在的机制体制性障碍,其意义,将远远超越山西,也超越当下。二是获得更大权限的项目审批权,以及在金融融资政策方面获得更多便利,从而为山西发展解开项目不足融资困难等束缚,助力山西转型发展。包袱沉重如山西,如能通过综改试验走上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创新创造、人民受益的发展道路,将极大地激励和鼓舞全国各地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
支持山西试水转型,中央准备了政策大礼包:一是资源改革的先行先试权,山西有望对气、煤开采权实行两权合一、气随煤走,获得更多的资源收益,也有望通过对矿区废弃塌陷土地进行整理复垦开发,实现耕地占补平衡,从而置换到等量的建设用地指标,将让山西彻底甩开困扰多年的建设用地不足的包袱。对资源竭泽而渔而非细水长流、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而非高创造的发展模式,从总体上仍是中国所有地区经济发展的通病。然而,已经有不少年头了,山西离地肥水美越来越远,变成了地塌水枯的疮痍之地。比如,山西3年来累计淘汰钢铁、焦化、水泥等落后产能1.14多亿吨,十一五前4年万元GDP能耗下降幅度居全国第6位,山西煤炭百万吨死亡率也由2005年的0.902下降到今年前10个月的0.2195。
这首歌曾激发起多少中国人对太行、吕梁之间,汾河水哗啦啦啦流过的那片土地美好的想往。12月13日,国务院宣布设立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为此,近年来山西立志摆脱病态经济方式, 转型探路一直没有停步,也露出了不少亮色。伤害这片土地的,是严重依赖煤炭的病态经济方式。
经济转型、转变发展方式,是整个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近年来,为支持资源型地区转型,国家先后出台过一些支持性政策,虽然见到了一些成效,但总体上转型仍在探路中。资源型经济转型,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个艰难痛苦的过程,需要付出代价和牺牲。此外,目前全国其他综改试验区已有的一些好的经验、好的政策,将优先在山西进行移植和推广。煤炭、焦炭、冶金、电力四大粗黑产业占全省工业产值80%以上、一煤独大、产业结构单一的资源型经济,注定不可持续,也注定让山西人民支付了难以承受的高昂代价。何况,国家从政策安排上给山西以补偿,也是公平正义的合理要求。
山西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都排在全国20位以后,资源富省却是一个经济穷省,亏了山西人民。获批综改试验区,山西只是看到了曙光,要走出光明大道,更多更艰苦的功课,还在后面。
山西单一依赖煤炭的资源型经济结构,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国家经济布局的结果,要实现彻底转型,同样需要国家层面的决策。人说山西好风光,地肥水美五谷香。
中央要求,山西省要通过大胆探索、先行先试、率先突破,破解长期制约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实现资源型地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值得强调的是,山西转型并不是抛弃煤炭,而是要依托煤炭不依赖煤炭,跳出煤炭不放弃煤炭,通过提高煤炭产业的规模化、机械化和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升煤炭供应能力,保障国家的能源安全。
此次紧紧围绕资源型经济转型这个主题、覆盖山西整个省域的综改区,国家寄望山西为资源型地区的发展试水出一条转型新路,供同类地区借鉴。这是我国设立的第9个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也是全国第一个全省域、全方位、系统性的国家级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12月13日,国务院宣布设立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首歌曾激发起多少中国人对太行、吕梁之间,汾河水哗啦啦啦流过的那片土地美好的想往。
目前中国的资源型经济体包括山西、内蒙古、宁夏、黑龙江等8个省区,其他省份也有次一级的资源型地区。人说山西好风光,地肥水美五谷香。
山西单一依赖煤炭的资源型经济结构,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国家经济布局的结果,要实现彻底转型,同样需要国家层面的决策。这是我国设立的第9个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也是全国第一个全省域、全方位、系统性的国家级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
煤炭、焦炭、冶金、电力四大粗黑产业占全省工业产值80%以上、一煤独大、产业结构单一的资源型经济,注定不可持续,也注定让山西人民支付了难以承受的高昂代价。二是获得更大权限的项目审批权,以及在金融融资政策方面获得更多便利,从而为山西发展解开项目不足融资困难等束缚,助力山西转型发展。
值得强调的是,山西转型并不是抛弃煤炭,而是要依托煤炭不依赖煤炭,跳出煤炭不放弃煤炭,通过提高煤炭产业的规模化、机械化和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升煤炭供应能力,保障国家的能源安全。而污染矿难煤老板,更一度成了山西的负面符号。同样,转型并不是单纯依靠行政、指令和政策给力,而是要真正让市场、经济规律起作用,从体制机制上摆脱资源依赖,实现绿色发展。然而,已经有不少年头了,山西离地肥水美越来越远,变成了地塌水枯的疮痍之地。
经济转型、转变发展方式,是整个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此外,目前全国其他综改试验区已有的一些好的经验、好的政策,将优先在山西进行移植和推广。
为此,近年来山西立志摆脱病态经济方式, 转型探路一直没有停步,也露出了不少亮色。获批综改试验区,山西只是看到了曙光,要走出光明大道,更多更艰苦的功课,还在后面。
资源型经济的典型山西,如能通过改革的手段解决资源型地区经济发展中长期存在的机制体制性障碍,其意义,将远远超越山西,也超越当下。给山西政策礼包,更是为了让山西走出一条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示范道路。